【 市场分析】根据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A股医药行业498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同比下降2.79%,为12,3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18%,为1074亿元,与2024年全年的业绩变化趋势类似。
分赛道来看,化学制药行业上市公司158家,总营收下降3.22%至2,714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47%至257亿元。其中,营收排名靠前的企业包括华东医药、复星医药、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人福医药、科伦药业、哈药股份、健康元、丽珠集团、华邦健康。
报告显示,华东医药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6.75亿元,同比增长3.39%;复星医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5.14亿元,同比下降4.63%;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3%;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上升15.88%;人福医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0.64亿元,同比减少6.20%;科伦药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90.8亿元,同比下降23.2%;哈药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81.25亿元,同比下滑0.21%;健康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98亿元,同比减少4.08%;丽珠集团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72亿元,同比下降0.17%;华邦健康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9.45亿元,同比增加0.39%。
上述企业中,多家药企表示,创新药迎来收获期。如华东医药表示,创新产品业务陆续上市放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当期实现销售及代理服务收入合计10.84亿元,同比增幅达59%,已进入高速增长通道。公司不仅产品商业化推广动能充足,而且稳步推进自研管线进展,为创新药注入磅礴后劲。公司创新药研发中心正在推进80余项创新药管线研发。管线布局战略上,公司在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均已有创新药上市,并形成了ADC、GLP-1、外用制剂三大特色产品矩阵,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创新一直被视为复星医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上半年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占总营收的比重约22%。其中,百万元价格级别的CAR-T疗法是复星医药旗下的重磅创新产品。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CAR-T疗法奕凯达已被纳入超过110款省市惠民保和超过90项商业保险,备案的治疗中心覆盖全国超28个省市、数量超过200家。
恒瑞医药上半年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更是达到95.6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60.66%,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亿元。其研发管线丰富,报告期内恒瑞医药(含报表内子公司)6 款 1 类创新药获批上市,6 个新适应症获批上市。与此同时,共有 5 项上市申请获 NMPA 受理,10 项临床推进至Ⅲ期,22 项临床推进至Ⅱ期,15项创新产品头次推进至临床Ⅰ期。此外,项目注册申报工作有序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 12 个;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 62 个;2 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而百济神州研发的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是公司一大单品,是一款对比伊布替尼取得优效性的BTK抑制剂。上半年,百悦泽保持了高销售增速,全球销售额总计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其中,美国销售额总计89.58亿元,同比增长51.7%,主要得益于所有适应症领域强劲的需求增长。
此外,人福医药也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财报显示,人福医药现已在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以及美国圣路易斯和纽约、德国亚琛等地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在小分子创新药、大分子创新药、中药、民族药以及改良制剂创新品种方面均有布局,正处在从以仿制药为主的研发逐步转变向创新药为主的研发转型过程中。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超过7亿元,共有14个品种、21个品规新产品获批,覆盖神经系统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多个领域。
尽管 2025 年上半年 A 股医药行业整体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但从上述多家药企的表现可以看出,创新药已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那些在创新药研发、管线布局和商业化推广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不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实现了自身业绩的增长或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也为整个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创新药收获期的到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药企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医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