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分析】随着全球医药领域投融资在 2023 年底开启持续复苏进程,国内医药外包服务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 “春天”。在此基础上,有机构指出,就医药外包服务行业而言,国内头部企业订单端持续恢复,2025年预计逐渐传导到业绩端。根据企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来看,当前已经有不少企业业绩回暖。
如博腾股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21亿元,同比增长19.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康龙化成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4.41亿元,同比增长14.93%;实现扣非净利润6.37亿元,同比增加36.66%。药明康德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208.0亿元,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85.6亿元,同比增长101.9%。美迪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3.64%,终结了此前连续下滑态势;归母净利润-1289.84万元、同比收窄81.63%,其中二季度单季净利润164.85万元,这是自2023年以来头次单季盈利转正。
根据相关医疗研发外包统计数据显示,行业内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长41.39%,其中涨幅靠前的有多家CRO为核心主业的公司,进一步佐证了CRO行业曙光已现,而兼顾了“海外大单+差异化技术+现金流安全”的企业更有望享受复苏红利。
其中博腾股份从业务类型看,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来自小分子原料药业务,以及基因细胞治疗和新分子业务等两大新业务板块,其中小分子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0%、基因细胞治疗业务同比增长约71%、新分子业务同比增长约128%。报告表示,博腾股份在中国、美国、欧洲拥有18个运营场地,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小分子、多肽与寡核苷酸、蛋白与偶联、基因细胞治疗等不同类型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从市场单元看,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驱动主要来自欧美市场,其中欧洲市场同比增长约35%、北美市场同比增长约33%。
对于康龙化成,数据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公司的营收分别为30.99亿元、33.4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92亿元、3.45亿元,均实现正向增长。业内表示,从康龙化成的历史经营状况来看,单季度能创造30亿元营收、3亿元扣非净利润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且企业下半年的经营数据会优于上半年。这意味着,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已逐步回升。同时,该公司也已连续4个季度实现了单季度30亿元以上的营收。据悉,康龙化成的主营业务包括实验室服务、小分子工艺开发及生产外包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其中,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自2019年开始布局,并在2021年被设立为独立模块,这也是行业近些年的新兴热点业务。
而药明康德在业绩增长中,蕴含着两大增长引擎,可以简单概括为“小分子基本盘依然稳健,新分子业务高速增长”。目前,药明康德D&M阶段小分子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个。此外公司的多肽和寡核苷酸为代表的TIDES业务在上半年保持高速增长,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41.6%。截至6月底,TIDES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12%,服务分子数同比提升16%。
美迪西方面,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境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约40%,长期绑定武田、吉利德、阿斯利康等一线药企;境外客户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31.08%,境外收入较去年同期提升9.55个百分点。此外,公司相关人士还表示,“在AI应用上,公司推进基于AI的创新药发现研发平台优化,重点构建AI辅助新型分子探针设计,并将其应用于细胞或亚细胞类药物生物分析标准化技术平台,以技术创新提升研发效率与精准度。
从上述头部企业的半年报数据来看,国内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的复苏已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呈现出全面回暖的态势。订单端的持续恢复正在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展望未来,随着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医药外包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