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分析】近期,中药材市场迎来变化,曾经在 2022 - 2023 年期间价格飙升的多种中药材,如今价格出现大幅回落,部分药材价格较此前高位跌幅惊人。
其中紫菀(水洗片)的价格变动堪称 “过山车”。在 2023 年,受多重因素叠加,紫菀(水洗片)价格一路攀升,最高涨至 110 元,让不少药材经销商和相关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成本压力。2024年其也再次涨至百元高价,然而,仅仅时隔一段时间,其价格便迎来 “大跳水”,目前市场价已降至 20 元左右,较 2023 年高位下跌近 82%,个子甚至跌至9-10元。
资料显示,紫菀能帮助化解痰液、缓解咳嗽和气喘。研究发现,紫菀本身及其有效成分可以促进排痰;水煎煮物和提取物(包括生紫菀和蜂蜜炒制后的)都能减轻咳嗽症状;部分提取物还能缓解呼吸不畅。此外,紫菀煮水后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对抗肿瘤细胞、延缓氧化衰老和促进排尿等作用。业内表示,紫菀在高价刺激下,新扩种面积较大,生产严重过剩,从而导致价格下滑严重。
知母(安徽产长片)的价格走势同样引人瞩目。2023 年,知母(安徽产长片)价格高升至 49 元。但随着知母生产已大面积恢复,产新后价格下跌,市场供需格局发生转变,目前其市场价仅为 9 元。
知母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广泛应用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等领域,其价格的大幅回落,将直接降低相关中成药的生产成本,有望让消费者在未来购买相关药品时获得更多实惠。
槐米(统)的价格变动则要追溯到 2022 年,当年其价格涨至 60 元的高位。而如今,槐米(统)的市场价已降至 15 元左右,较 2022 年高位下跌 75%。槐米是一种具有清热止血功效的中药材,主要适用于血热引起的各类出血问题以及肝火旺盛导致的眼部不适。分析指出,2025年槐米产新价落,药农采收积极性不高,总产量下降,只是2021-2023年三年高价遗留的库存较大,致使价格继续走低。
半枝莲(头茬)和白花蛇舌草在 2023 年也经历了价格的大幅上涨,半枝莲(头茬)涨至 21 元,白花蛇舌草涨至 18 元。但目前,半枝莲(头茬)市场价降至 6 元,白花蛇舌草市场价降至 7 元。这两种药材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是不少中药方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回归理性,将有利于保障中药临床用药的稳定供应。
决明子的价格波动也较为明显,2023 年涨至 16 元,目前市场价降至 6 元左右。决明子常被用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在保健品和药品领域应用广泛,其价格的回落,将对相关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探究这些中药材价格大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2022 - 2023 年中药材价格的大幅上涨,刺激了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不少地区扩大了种植面积,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周期,当前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从而促使价格回落。其次,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有效遏制了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此外,随着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药材的运输成本有所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价格回落起到了推动作用(此段由ai生成)。
为应对当前中药材市场的变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种植户的引导,通过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服务等方式,帮助种植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避免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或缩减种植规模,保障种植户的基本收益。同时,下游药企应抓住当前原材料价格回落的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防范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促进中药材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