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分析】近日,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结合未来从产业支持端到保险支付端的重大变革,A 股和港股医药板块的走势远未结束,上涨主升浪有望中长期持续。从横向维度来看,下半年继续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这三个领域进行布局,尤其关注业绩可以兑现的内需确定性强的板块头部。
创新驱动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布局的关键领域之一。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医药创新,通过一系列政策为创新药 “松绑”。药品审评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向创新药倾斜,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共同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减轻患者负担。2024 年发布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研发、审评、支付到商业化全链条强化保障,直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升,中国医药市场不断扩大,患者对更有效、更安全药物的需求,倒逼企业从 “仿制” 转向 “创新”。2025 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领域成绩突出,43 款新药获批上市,同比增长 59%;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 484.84 亿美元,超过 2024 年全年总额。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企业通过多种模式将自主研发的药物推向全球市场。创新药的国际化路径也在不断升级,从早期的原料药出口、仿制药跟随,发展到如今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全球价值重构。布局创新驱动领域,不仅顺应政策导向,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分享创新药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国际化与自主可控对于医药行业同样至关重要。在全球化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着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等挑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化布局,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部分中国药企在研发能力、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已具备国际竞争力,通过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可以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空间。同时,医药行业的自主可控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目前,中国在高端医药领域,如抗癌药、疫苗、基因编辑技术等,仍存在对进口的依赖,供应链自主可控迫在眉睫。2023 年中国医药进口依存度仍达 35%,高端设备、原料药、生物制剂依赖欧美。《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2025 年创新药占比要提升至 40%(2023 年仅 25%),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要突破 70%(2023 年约 50%)。布局这一领域,既能帮助企业抓住全球医药产业链变革机遇,又能为保障国家医药产业安全贡献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院外营销模式改革则成为医药行业新的增长点。随着医疗大健康行业从 “以医院为中心” 向 “院内外协同” 转变,院外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在院内市场,集采常态化、DRG/DIP 支付改革以及处方流转监管平台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院内市场增长受限。而院外市场,无论是 “处转非”,还是新产品,都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例如,蒲地蓝消炎片转 OTC 后年销 15 亿,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院外增速超院内 3 倍,奥利司他借助电商平台实现月销千万级跃升。2024 年全年新注册的 OTC 产品达到 165 个,同比 2023 年增长了 280%,且正向多个治疗领域快速拓展,剂型也更加多样化。院外市场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创新渠道的崛起,包括线上的 B2C、B2B、O2O、直播平台、互联网医院等。这些新渠道为企业带来了第二增长曲线。布局院外营销模式改革领域,能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挖掘院外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企业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AI生成,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