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资本加码与技术突围:中国RNA药物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_RNA药物,融资

   2025-10-26 930

  【 行业动态】近日,专注于RNA药物开发的星锐医药宣布完成超3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本轮融资由LYFE Capital(洲嶺资本)、高瓴创投与礼来亚洲基金(LAV)共同领投,老股东源码资本、夏尔巴投资及春华资本持续加码,雄厚的资本注入为企业技术研发与管线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RNA药物赛道的新锐力量,星锐医药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始终聚焦肝外靶向递送这一核心技术难点。RNA药物的疗效发挥高度依赖递送系统,目前流行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平台受载脂蛋白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肝细胞摄取作用影响,存在明显的肝脏富集倾向,大大限制了其在非肝组织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突破这一行业瓶颈,星锐医药构建了近4000平米的研发和中试生产基地,打造了覆盖化学、mRNA和LNP制剂的核心产业链,通过累计合成筛选数千个新型阳离子脂质分子库和上万种脂质纳米颗粒,成功在小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了多种肝外组织和细胞的特异性靶向递送,为拓宽RNA药物的治疗边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管线布局方面,星锐医药已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涵盖mRNA预防性疫苗、治疗性肿瘤疫苗和在体细胞疗法(in vivo CAR-T)等多个前沿领域。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STR-V003)已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肿瘤疫苗(STR-V005)和in vivo CarT技术(STR-P004)也先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根据本轮融资规划,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升级和扩展肝外靶向递送平台,加速体内细胞治疗管线的临床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RNA治疗领域的技术优势。这支由有名药企、高校和研究院所核心人才组成的团队,凭借深厚的核酸药物发现、递送技术和制剂开发能力,正推动中国RNA创新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跨越。
 

  星锐医药的快速发展是中国RNA药物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药物难以攻克的新型靶点持续涌现,而靶向RNA调控技术通过阻断翻译等机制调控疾病相关蛋白质,为解决这一行业痛点提供了全新思路。目前,RNA药物开发已形成核酸药物、RNA编辑疗法和靶向RNA小分子药物三大主流方向,其中靶向RNA小分子药物已先实现市场突破。2020年,全球头个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口服小分子药物利扑司兰获批上市,2023年全球销售额已接近16亿美元,这一商业成功极大激发了行业热情,吸引众多药企纷纷布局RNA药物领域。
 

  技术突破与市场潜力的双重驱动下,全球RNA药物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全球mRNA疫苗市场规模在2023年突破800亿美元后,预计2030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8%以上,中国市场增速尤为突出。
 

  从适应症拓展来看,RNA药物已从起的遗传罕见病领域,逐步向肿瘤、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延伸,预计2030年全球RNAi疗法中常见病及肿瘤领域市场规模占比将达54%。技术迭代同样成效明显,新一代LNP载体系统将常温保存周期延长至3个月以上,大幅降低冷链运输成本,而自扩增mRNA疫苗则将单剂免疫效果提升至传统技术的5倍,进一步拓宽了应用场景。
 

  资本市场的积极响应为RNA药物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除星锐医药完成B轮融资外,另一家mRNA药物开发商深信生物已启动香港上市计划,正与中金公司、富瑞研究潜在IPO,最快明年上市并募资约2亿美元。作为全球少数掌握LNP底层设计核心技术的企业,深信生物构建了包含超过5000个可离子化脂质的资源库,在传染病疫苗、罕见病及肿瘤免疫领域布局了多个研发管线,其此前的数轮融资已吸引华兴资本、鼎晖投资、智飞生物等众多有名机构和企业参与。这种"融资-研发-突破"的良性循环,正加速推动中国RNA药物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尽管前景广阔,中国RNA药物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高度集中,Alnylam、Ionis、Sarepta三大海外头部掌控着95%的市场,在技术积累、专利布局和商业化经验上具有明显优势。此外,递送效率优化、生产成本控制、长期安全性验证等技术难题仍需持续攻克。不过,本土企业已通过技术研发、产业合作等多种路径加速破局。
 

  政策层面的支持更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我国多项政策明确支持生物治疗性疫苗、RNA干扰药物等新型药物开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精准治疗药物研发,而mRNA药物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制度的实施,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转化进程。同时,国内供应链的不断完善也降低了产业发展成本,目前我国在酶和核苷酸原料领域已实现80%自给率,为RNA药物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RNA药物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资本市场的深度赋能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本土企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不仅将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创新治疗选择,更将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这场关乎健康与生命的科技竞赛中,中国RNA药物产业正以坚定的步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AI生成,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nbs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ylws.com/news/show-3700.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卫生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3016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