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2025 年 11 月 5 日,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与 Umoja Biopharma 深化战略合作的公告,引起业内关注。双方决定将诺纳生物的 HCAb Harbour Mice 平台、NonaCarFxTM 平台与 Umoja Biopharma 的 VivoVecTM 平台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多款体内 CAR-T 细胞产品研发。
作为和铂医药技术矩阵的核心组成,HCAb Harbour Mice 平台是全球稀缺的全人源抗体研发基石。该平台通过转基因技术突破传统模型免疫原性高、效率低的局限,可同时生成全人源重链抗体(HCAb)与经典双链抗体(H2L2),其中重链抗体分子量仅为常规抗体的一半,在保持强效抗原识别能力的同时,具备更强的目标组织穿透力,且解决了轻链错配问题。这种独特优势使其在双抗、多抗及 CAR-T 等复杂分子研发中具备先天优势,目前已支撑诺纳生物与全球 110 多个合作伙伴开展 300 多个项目,19 个以上分子进入临床开发阶段。而 NonaCarFxTM 平台作为诺纳生物在 CAR-T 领域的专项技术成果,聚焦于 CAR 结构的精准优化与功能增强,通过对靶向域、信号传导域的模块化设计,可显著提升 CAR-T 细胞的肿瘤识别特异性、体内存续时间及杀伤活性,与 HCAb 平台形成 "抗体发现 - 细胞改造" 的技术闭环。
与之互补的 VivoVecTM 平台,则是 Umoja Biopharma 破解体内 CAR-T 递送难题的核心武器。作为先进的体内基因递送技术,其通过优化的慢病毒载体系统,可直接将 CAR 编码基因递送至患者体内的 T 细胞中,实现 T 细胞的原位改造激活,无需体外细胞提取与培养流程。支撑这一技术的是 Umoja Biopharma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先进慢病毒载体开发和制造工厂,该工厂具备规模化生产高质量载体的能力,为技术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生产保障。相较于传统体外 CAR-T 疗法,VivoVecTM 平台不仅大幅缩短了治疗周期,更通过标准化的递送系统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提升免疫疗法的可及性奠定了基础。
在三大平台的协同支撑下,和铂医药已构建起颇具潜力的体内 CAR-T 研发管线。依托 HCAb Harbour Mice 平台筛选的高特异性靶向抗体,结合 NonaCarFxTM 平台的 CAR 结构优化技术,公司已针对血液肿瘤与实体瘤布局多个研发方向。其中针对 CD19 阳性血液肿瘤的候选产品已完成前期靶点验证,其采用的全人源重链抗体靶向域展现出更低的免疫原性;针对 Claudin18.2 阳性实体瘤的管线则利用重链抗体的组织穿透优势,尝试解决实体瘤治疗中 CAR-T 细胞浸润不足的难题。这些管线均计划采用 VivoVecTM 平台进行体内递送,目前已进入临床前评估阶段,有望在 2026 年前提交 IND 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和铂医药的管线布局延续了其 "平台驱动" 的战略特色,所有候选产品均可通过三大平台的技术迭代实现快速优化,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这场技术联姻的背后,是体内 CAR-T 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自 2017 年全球头款 CAR-T 疗法获批以来,这一 "活体药物" 已展现出明显疗效,复发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治疗后,总缓解率约为 80%,40%—60% 的患者可达到 5 年以上长期生存。但传统体外 CAR-T 疗法存在的制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适用人群有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临床普及 —— 国内已上市 CAR-T 产品价格普遍在百万元级别,且主要覆盖血液肿瘤领域。体内 CAR-T 疗法的出现恰好破解了这些痛点,市场研究显示,全球 CAR-T 疗法市场规模 2025 年将突破 110 亿美元,到 2034 年更有望飙升至 1900 亿美元,其中体内 CAR-T 预计将占据半壁江山。在中国市场,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 2030 年 CAR-T 市场规模将达 289 亿元,实体瘤领域的未满足需求尤为突出,仅胃癌年新增病例就达 36 万,为体内 CAR-T 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此次合作形成的技术壁垒颇具竞争力。目前全球布局体内 CAR-T 的企业多聚焦于单一技术环节的突破,而诺纳生物与 Umoja Biopharma 的组合实现了 "抗体发现 - CAR 设计 - 基因递送" 的全链条覆盖。HCAb Harbour Mice 平台的全人源优势可降低药物免疫原性,NonaCarFxTM 平台的结构优化能力提升疗效,VivoVecTM 平台的递送技术保障可及性,三者协同产生的 "1+1+1>3" 效应,有望使合作产品在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上形成综合优势。此外,和铂医药此前已通过技术授权模式与阿斯利康、辉瑞等国际头部建立合作,累计合作金额超百亿美元,这种开放的合作生态为未来产品的全球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对患者而言,体内 CAR-T 疗法若能成功落地,将使肿瘤治疗从 "个体化定制" 走向 "标准化治疗",患者无需等待漫长的细胞制备过程,可实现即时给药;百万元级的治疗费用也有望通过技术迭代大幅降低,让更多普通患者负担得起。尤其是在实体瘤治疗领域,随着靶向 Claudin18.2、GPC3 等靶点的体内 CAR-T 产品研发推进,有望为胃癌、肝癌等高发肿瘤患者提供全新治疗选择,填补当前临床治疗的空白。
从协议条款来看,诺纳生物将获得首付款、选择权付款及里程碑付款,Umoja Biopharma 负责后续开发与商业化。随着合作的推进,三大平台的技术融合可能催生更多创新疗法,甚至拓展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进一步放大市场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由AI生成,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