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港交所推出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18A上市规则,这一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创新药企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自规则推出至2025年初,累计有7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规则在港股上市。如今,港股 18A 医药上市公司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创新品种不断落地,业绩弹性逐步释放,成为全球医药创新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根据相关机构选取 50 家港股 18A 医药上市公司进行的上半年业绩统计显示,2025 年上半年这些公司收入总额达到 449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7.27 亿元。收入增速高达 31.48%,归母净利润整体扭亏为盈,增速128.4%。在这些公司中,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 31 家,占比 62%;实现利润正增长的公司占比 28%。这些亮眼的数据,充分彰显了港股 18A 医药上市公司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潜力。
以复宏汉霖为例,作为港股 18A 板块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 2025 上半年业绩十分出色。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 28.195 亿元,毛利润接近 22 亿元,同比增长 10.5%;净利润 3.9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至 7.71 亿元,同比暴增 206.8%;全球产品收入突破 25.5 亿元,海外产品利润同比飙升超 200%,BD 授权合作现金流入突破 10 亿元,同比激增 280%。
据悉,在产品商业化进程中,复宏汉霖的生物类似药作为当前收入主力,持续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与此同时,创新药的海外市场拓展成果显著。创新药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继在欧盟、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获批后,近期在印度获批,头批订单即达到10万支。在创新研发成果上,公司的核心创新产品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公司重点推进的PD-L1 ADC药物HLX43已在全球入组超过300例患者,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已启动,并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多国顺利推进患者入组;新表位HER2单抗HLX22一线治疗HER2+胃癌国际III期临床试验已入组超150例患者,国内外试验稳步推进。
和铂医药同样表现优异,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7.25亿元,净利润约5.23亿元,较2024年同期激增51倍,且大幅超越2024年全年约0.2亿元的盈利规模,持续盈利态势进一步巩固。
据悉,在港股18A公司中,和铂医药展现出差异化优势:一方面,其凭借常态化BD与合作分成实现盈利的能力位居前列,现金流储备规模亦优于行业内绝大部分同行,财务稳健性表现突出。另一方面,和铂医药核心技术平台凭借稀缺性与先进性,获得阿斯利康等跨国医药企业(MNC)的深度认可,目前正从“中国创新药技术供应商”向“全球抗体药物开发引擎”跨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再落地4项BD交易,仅来自阿斯利康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选择权付款就有1.75亿美元。截至目前,和铂医药已累计达成合作40多项,潜在合作总金额超百亿美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尽管 2025 年上半年港股 18A 公司整体研发投入 175 亿元,同比 -1.16%,但这并不意味着研发热情的减退,而是企业更加注重研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众多企业在创新药研发上不断发力,聚焦于临床未满足需求与高价值靶点,围绕自身优势明显的抗体药物等展开多技术平台的差异化深度布局。如复宏汉霖2025上半年研发支出为9.954亿元,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3%,重点投向差异化创新分子的临床前开发及核心创新平台的建设。
当然,港股 18A 医药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药研发成本高昂、周期漫长,且成功率较低。在国内,随着越来越多创新药企的崛起,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此外,政策法规的变化、医保谈判的压力等,都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望未来,港股 18A 医药上市公司依然前景广阔。随着全球对创新药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政策的进一步支持,这些企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相信在创新的驱动下,港股 18A 医药上市公司将会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