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脑机接口领域又传新突破!旨在攻克脑积水精准诊疗_脑机接口,脑积水

   2025-08-27 440

  【 行业动态】8月24日消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医学临床试验在天津拉开帷幕——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式启动。该试验由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天津市环湖医院牵头,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共同推进。其核心目标是攻克脑积水精准诊疗这一长期困扰医学界的国际性难题,也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从传统的运动和认知功能修复领域,全面进军神经重症领域。
 

  脑积水,作为神经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脑脊液在脑室内过度积聚所引发。当病情严重时,会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危害,甚至可能致使患者昏迷或危及生命。重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或颅脑肿瘤术后的患者,大多都面临着伴发脑积水问题的风险。然而,神经重症脑积水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却不容乐观。它常常伪装成“痴呆”“帕金森”等病症,导致误诊率高达62%。同时,在临床实践中,还存在着诊断周期漫长、治疗手段有限等诸多瓶颈。传统的诊断方式不仅耗时费力,往往需要2至3天才能得出结果,而且准确性欠佳,这不仅严重占用了宝贵的医院临床资源,也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医疗开支。因此,引入创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医学界的迫切需求。
 

  此次临床试验项目以脑积水精准诊疗为切入点,借助新一代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出了一系列围绕脑积水“监测-诊断-治疗-调控”的创新成果。在活动现场,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展示了基于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发布了“神工-神篙”“神工-无量”“神工-神调”等重症脑机接口国产医疗器械产品。
 

  据悉,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国产脑机接口编解码芯片及采集芯片,开发了高分辨可穿戴脑电采集设备,以及完整闭环“端-边-云”三位一体脑机智能平台。在多模监测方面,成功开发出颅内压、脑氧及全身多部位氧合同步监测设备,为神经重症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基于脑机接口联合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技术,将原本漫长的脑积水诊断时间从2至3天大幅缩短到仅仅30分钟,而且准确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一突破不仅减轻了医务人员的临床负担,也降低了医疗支出,为脑积水的精准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团队还展示了前期开发的“神工-神关”脑电采集与事件相关电位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脑功能和神经状态评估;“神工-神调”多模态闭环迷走神经调控系统,实现了精准个性化调控,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更多可能。
 

  本次会议还同步启动了“基于无创技术的神经重症多模态脑监测”“无创迷走神经刺激联合数字疗法改善重症空间记忆”等六组多中心临床试验。这些试验的目标是实现神经重症多模无创实时监测、脑功能在线实时评估以及脑疾病高效治疗,致力于在国际上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重症无创精准诊疗方面的体系化临床应用。通过多中心的协同合作,可以收集更广泛、更丰富的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这些创新技术和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神经重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脑机接口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技术纳入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这一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扫清了一大障碍,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更是明确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加快应用。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本次临床试验项目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次全球头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启动,对于脑积水精准诊疗以及整个神经重症医疗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解决脑积水这一棘手的医学难题带来了新的曙光,也为脑机接口技术在更多医疗应用场景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神经医学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ylws.com/news/show-3374.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卫生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3016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