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一年一度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再度拉开帷幕,作为全球肺癌及胸部恶性肿瘤领域的学术盛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共同聚焦肺癌诊疗的前沿进展。今年,中国药企表现亮眼,携带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参会,为肺癌治疗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大会上备受关注的焦点。
康方生物:双特异性抗体闪耀舞台
康方生物的AK112和AK104在本次大会上成果夺目。其中,AK112是一款具有特别设计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
此次WCLC上,AK112展示了其在后线治疗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数据,数据来源于summit开展的harmoni临床试验。该项研究针对EGFRTKI治疗进展后的NSCLC患者,采用AK112联用铂类进行治疗,且约38%的患者随机来自西方国家(亚洲除外),这一患者构成与近期其他针对EGFR突变NSCLC患者的多区域III期研究具有一致性。
从临床试验结果来看,AK112联合化疗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成绩斐然,HR为0.52,p<0.00001,展现出统计学显著且具备临床意义的改善。在总生存期(OS)上,虽然初步分析显示出积极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获益(HR为0.79,p=0.057)。即便如此,AK112的表现依然为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后线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思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复宏汉霖:PD-L1 ADC开辟新径
复宏汉霖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了基于PD-L1 ADC的创新治疗方案,该ADC技术源自宜联,采用三肽可裂解连接子以及TOP1i类毒素C24。与传统MMAE类毒素相比,C24具有更强的杀伤力和更短的半衰期,在抗肿瘤效力与安全性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平衡,其药物抗体比(DAR)高达8。
此前在2025年ASCO大会上,复宏汉霖公布了HLX43在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中的数据,cORR达到33.3%。而在最新公布的2025WCLC摘要中,这一数据得到了进一步提升,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n=19)的ORR达47.4%(9/19)。更为惊喜的是,HLX43在PD-L1表达方面几乎没有限制。根据WCLC大会摘要披露,在PD-L1阳性NSCLC患者(n=50)中,ORR为32.0%(16/50);PD-L1阴性/未知的患者(n=19)中,ORR为31.6%(6/19),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这意味着HLX43有望为更广泛的肺癌患者群体带来治疗曙光,打破以往对PD-L1表达水平的依赖限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正大天晴:双表位ADC崭露头角
正大天晴的双表位ADC——TQB2102同样备受期待。该管线靶向HER2两个非重叠表位ECD2及ECD4,通过可裂解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相连,药物抗体比(DAR)为6。这种差异化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内化效率,从而显著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根据WCLC提供的摘要,TQB2102在II期临床后线治疗(此前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HER2基因异常的NSCLC患者时,分为三组队列进行研究。队列1(HER2突变,N=37),队列2(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IHC2+/3+,N=11),队列3(HER2突变和EGFR突变同时发生,N=11)。最终临床结果显示,总的ORR为62.7%(n=32),其中队列1(22/36)的ORR为61.1%、队列2(4/9)的ORR为44.4%、队列3(6/6)的ORR为100%,结果十分惊艳。在基线脑转移患者中,ORR也达到了62.5%。并且,在32名应答者中,有23名早在第一次肿瘤评估时就观察到了应答,这表明TQB2102能够快速起效。不过,在安全性方面,66.7%的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TRAE,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贫血(17.5%)、血小板减少(15.8%)、中性粒细胞减少(14.0%)和白细胞减少(14.0%),还有2例患者报告出现间质性肺疾病(1例2级,1例3级)。尽管存在安全性问题,但TQB2102出色的疗效依然让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后续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结语
中国药企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上的精彩表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肺癌药物研发领域的雄厚实力与创新活力。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希望,也推动了全球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创新的持续推进,相信中国药企将在肺癌治疗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