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其中,抗体偶联药物(ADC)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手段,备受关注。而 CLDN18.2 作为一种在胃癌细胞表面异常高表达的紧密连接蛋白,成为了 ADC 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近日,国际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同时发表了两项来自中国的重要研究成果,分别展示了信达生物的 IBI343 和恒瑞医药的 SHR-A1904 这两款 CLDN18.2 靶向 ADC 药物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 1 期临床试验数据,为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信达生物的 IBI343 由全人源化抗 CLDN18.2 单抗、TOP-1 抑制剂载荷及可裂解连接子组成,药物抗体比为 4。其临床试验涵盖了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两个阶段。在剂量递增阶段,研究团队对 19 例患者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药物试验,以探索药物的安全性和最大耐受剂量。随后,在剂量扩展阶段,又纳入了 108 例患者,进一步评估药物在不同剂量下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试验共招募了 127 名晚期胃癌患者参与。研究结果显示,在 CLDN18.2 高表达(2+/3 + 且≥75% 肿瘤细胞阳性)的患者群体中,IBI343 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高达 29%。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出现了明显的缩小。同时,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 5.5 个月,这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生存时间。
恒瑞医药的 SHR-A1904 同样搭载了 TOP-1 抑制剂,通过连接子的肿瘤微环境特异性裂解实现精准递药。在其开展的 “first-in-human” 试验中,共纳入了 95 名 CLDN18.2 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药物剂量范围为 0.6 至 8.0mg/kg。
在疗效评估方面,6.0mg/kg 和 8.0mg/kg 剂量组表现出色,分别达到了 24.2% 和 25.0% 的 ORR,与信达生物的 IBI343 数据相近。中位 PFS 方面,6.0mg/kg 剂量组为 5.6 个月,8.0mg/kg 剂量组为 5.8 个月,显示出药物能够有效地延缓肿瘤的进展。
从作用机制来看,CLDN18.2 为两款 ADC 药物提供了精准靶向的基础。当药物进入人体后,其单抗部分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 CLDN18.2 蛋白。随后,药物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在细胞内的特定环境下,连接子发生裂解,释放出 TOP-1 抑制剂。TOP-1 抑制剂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 DNA 复制过程,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 ADC 药物既具备了单抗的靶向特异性,能够精准地找到肿瘤细胞,又结合了 TOP-1 抑制剂的高效杀伤能力,相比传统的单抗药物,显著提升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同时,由于药物是在肿瘤细胞内部释放毒性成分,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从而保持了相对可控的安全性。
信达生物的 IBI343 与恒瑞医药的 SHR-A1904 的 1 期临床结果为晚期胃癌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 ADC 药物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更让 CLDN18.2 靶向 ADC 逐步成为该病种精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创新药物将为更多的晚期胃癌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推动胃癌治疗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