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抗体偶联药物(ADC)异军突起,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赛道。截至2025年5月,我国已有 11 款 ADC 药物获批上市,在抗癌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志着国内 ADC 药物研发取得了重大进步。
ADC 药物由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药物(载荷)和化学连接子巧妙组成。与传统化疗药物 “地毯式轰炸” 的方式不同,ADC 药物能够实现 “比化疗更精准,比靶向更强力”,在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毒副作用。
据悉,当前已获批的这 11 款 ADC 药物治疗领域广泛,涵盖了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尿路上皮癌、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以及原发性腹膜癌等多种癌症。例如,科伦博泰的芦康沙妥珠单抗靶向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 2(TROP2),获批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 2 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为这类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华东医药引进的索米妥昔单抗,针对叶酸受体 α(FRα)阳性的铂类耐药卵巢癌,为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每一款药物的获批,都是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结晶,也是国内 ADC 药物研发实力的有力证明。
在研发进展方面,国内药企积极布局,临床试验开展得十分火热。目前,还有众多 ADC 药物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如在2025 年 ASCO 大会上,全球共计 184 项 ADC 管线相关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和壁报,其中 89 项来自中国,占比约 48.4%。
从市场前景来看,ADC 药物市场前景广阔。有数据预测,到 2050 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超过 3500 万。巨大的患者群体意味着对创新治疗药物有着迫切需求。另外有数据预测,2022年到2030年,全球 ADC 市场规模将从79亿美元增长至64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0%;而中国ADC市场有望从8亿元增长至6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2.8%。这一迅猛的增长趋势,不仅源于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更得益于 ADC 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展现出的显著疗效和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我国对 ADC 等创新药物研发给予高度重视。如2025 年 1 月,我国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 “探索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模式”。对于 ADC 创新药而言,实施分段生产有利于提升工艺稳定性和专业度,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本,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技术突破、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共振效应,为中国 ADC 药物的发展打开了历史性机遇窗口。国内药企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拓展 ADC 药物的治疗领域,优化药物性能。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