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分析】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关键转折期。有机构表示,创新药头部先盈利,前三季度多家创新药企业核心产品持续商业化放量。此外,叠加政策体系完善与全球流动性宽松共振,产业盈利拐点显现,长期价值回归趋势明确,中国创新药正从 “研发投入期” 迈向 “价值兑现期”。
核心产品的商业化突破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交出亮眼答卷,前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 199.50 亿元,逼近 200 亿大关,其中第三季度单季销售额 74.23 亿元,同比激增 51%。这款 “出海” 产品在全球市场多点开花,美国市场贡献52.66亿元销售额,欧洲市场增速更达68.2%,成为驱动企业营收破百亿的核心动力。在核心产品的推动下,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5.95亿元,同比上涨44.2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9亿元,扭亏为盈。
再如艾力斯的伏美替尼等创新大单品同样实现销量超预期增长,推动相关企业营收稳步攀升,利润端呈现明显边际改,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7.33亿元,同比增长47.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6亿元,同比增长52.01%。
数据显示,伏美替尼于2021年3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上市首年销售额就超过2亿元,并于年底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6月,该药肺癌一线治疗适应症也获得批准,并在2023年3月被纳入医保。截至目前伏美替尼销售收入估计已超过100亿元。
机构表示,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创新药产业链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支付端和进院环节持续优化,创新药产业发展瓶颈有望解决;同时全球主要央行利率呈降息趋势,利于创新药企业长期估值提升。
从政策端来看,政策全链条支持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如《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起覆盖研发、准入、临床应用的政策体系,16 条具体举措直击行业痛点。
此外,全球流动性环境改善为估值修复提供支撑。创新药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对利率变动尤为敏感。当前全球主要央行开启降息周期,市场长期资金成本下降,不仅降低创新药企业的融资压力,更提升成长型资产的估值吸引力。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创新药已进入 “政策护航、业绩兑现、估值修复” 的良性循环。短期看,头部企业盈利改善将持续验证商业化能力;中长期看,政策全链条支持与全球市场拓展形成双重增量。随着更多创新大单品完成临床价值验证与市场的渗透,中国创新药产业将在全球医药创新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场价值回归,既是产业升级的结果,更是中国医药创新实力的集中彰显。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