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1个可能引发血栓的动作,很多人天天做!小心“致命”血栓找上门!

   2025-05-14 华西医生13860
核心提示:久坐不好,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具体有多大危害?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腰酸、背痛、腿麻吗!NO! NO! NO! 不是吓你,久坐的危害可不是那么简单,久坐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更容易形成血栓,引起“沉默的杀手”——肺栓塞

1个可能引发血栓的动作,很多人天天做!小心“致命”血栓找上门!

久坐不好,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具体有多大危害?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腰酸、背痛、腿麻吗!NO! NO! NO! 不是吓你,久坐的危害可不是那么简单,久坐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更容易形成血栓,引起“沉默的杀手”——肺栓塞

警惕沉默的杀手肺栓塞

肺栓塞被称为“21世纪亟待解决的十大心肺疾病之一”。

严重的急性肺栓塞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导致人猝死,如果急性肺栓塞没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还可能会导致慢性肺栓塞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很多朋友听到心肺疾病,可能下意识以为只有年纪大了才会得。

其实不然!

肺栓塞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并且不挑年龄、性别、种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在身体没有症状反应之前,就能给人猛然一击,最终让人丧失生命。

尤其在住院的患者中,肺栓塞的凶险程度一点不比心梗、脑梗轻,60%的肺栓塞发生都与住院相关。

说了肺栓塞的危险性,那肺栓塞到底是啥?

其实,听它的名字就大概知道,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把肺动脉系统堵住了,从而导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危急重症。

这些“栓子”主要是血栓,少见的也有羊水、空气等。

血栓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一直走到心脏,然后堵住肺动脉。

我们可以把血管想象成“河道”,正常情况下蜿蜒流淌,血栓发生就像“石子把河道堵住了”,一旦血管堵塞,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的形成离不开三个因素: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或内皮损伤)和高凝状态

当我们长时间坐着、躺着不动,会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过慢,出现血流瘀滞

手术、创伤、炎症等造成血管壁结构或内皮损伤,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粘附聚集等。

而高凝状态,可以理解成血液容易凝固和形成血栓的状态。

这三个打配合,就形成了血栓。

哪些人易发生肺栓塞?

虽然肺栓塞的发生,不分性别、年龄、种族,任何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但下面这些高危人群,是需要我们去重点关注的:

· 身体活动少的:久病卧床、长途旅行;· 孕妇,以及生完娃娃后坐月子;· 在吃口服避孕药,或者雌激素替代治疗;· 肿瘤、化疗,近期有手术创伤的;· 做完大手术,特别是骨折或关节置换术术后;· 急性感染,比如重症肺炎;· 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 心衰或呼吸衰竭;· 肾病综合征;· 静脉曲张;· 中风;· 高龄、肥胖。


以下症状要注意!立即去医院!

如果上述高危人群出现了以下症状,要警惕肺栓塞的发生!立即去医院!

· 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喘不上气;· 胸痛、心绞痛;· 晕厥;· 感觉烦躁不安,惊恐甚至出现濒死感;· 咯血;· 下肢肿胀、疼痛。



做好这些有效预防肺栓塞

坏消息:肺栓塞凶险,致死率超高。好消息:可以预防!

日常生活中,做好这些有效预防↓↓↓

· 站起来多活动。无论是伏案工作、学习,还是火车、高铁长时间的旅行,都要不时动动腿,起来·走两步,防止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过缓,血液过缓就可能造成血栓形成

· 多喝水,帮助稀释血液,有助于健康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好,就不容易形成血栓

· 控制好血糖血脂,避免血液粘滞度过高

· 戒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对于有特殊风险的病人,比如因为疾病、手术等原因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医生一般会采取器械预防,比如梯度加压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等,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风险程度更高的,则会采取抗凝药物预防,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联合器械预防

总而言之,肺栓塞虽然凶险,但是可防可治,一句话——动起来!别让肺栓塞拴住你的健康!


来源:华西医生,作者周海霞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ylws.com/news/show-2774.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卫生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3016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