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 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

今年的4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其活动主题为“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
今年的主题以简洁的九个字概括了疫苗接种的核心价值,采用口语化的动词“打”来降低理解难度;“防”字凸显了疫苗的本质功能,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而非治疗;“保”字则将今年的主题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与全民的健康需求相呼应。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宣传图
01 预防接种成效显著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国家疾控局综合司今年发布的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预防接种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全球在1980年成功消灭了天花,我国也持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主要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1至4岁儿童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率从1992年的9.67%显著下降至2020年的0.30%。
02 我国疫苗的分类
我国的疫苗接种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
例如: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等。
还有一种是非免疫规划疫苗(自费)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可以使受种者获得更全面的免疫保护,预防更多疫苗针对疾病。
例如:四联疫苗、13价肺炎疫苗等。

03 接种疫苗守护健康
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研究显示,HPV疫苗在青少年时期接种效果最佳,因为此时的免疫系统能更有效地识别并应对HPV病毒。青少年时期感染HPV的风险相对较低,接种疫苗能更有效地保护身体免受HPV感染。随着年龄增长,感染HPV的风险逐渐增加,疫苗的效果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已研发出自己的HPV疫苗,价格亲民且供应充足。
此外,成年人应重视乙肝疫苗接种,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乙肝疫苗的保护效力会逐渐减弱。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乙肝患者,因此,确保体内有乙肝抗体至关重要,它能保护身体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具有乙肝抗体,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五项检测。
若检测结果表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或低于10mIU/ml,则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及时获得保护性抗体。
通常建议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三剂20μg乙肝疫苗,或选择接种60μg乙肝疫苗。
权威研究指出,对于需要重新接种的人群,60μg剂量的疫苗仅需1-2剂,1-2个月内即可完成全程接种。
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成为流感病毒感染的高风险群体。及时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能显著增强老年人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接种肺炎疫苗能刺激老年人体内产生抗肺炎球菌抗体,预防由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并降低重症肺炎及死亡风险。
此外,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带状疱疹,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益。
04 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今年发布的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的第六条明确指出,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尽管过去曾发生过一些个别事件,但仍有大量国内民众对国产疫苗持有“偏见”,对国产疫苗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然而,中国疫苗在技术和安全性方面早已获得全球的认可。
以13价肺炎疫苗为例,它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形成了“中国疫苗、多国制造、服务全球”的模式。
目前,二价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13价肺炎疫苗以及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均已实现国产化。此外,还有许多在研产品即将上市,包括国产的五联疫苗、六联疫苗、15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0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
近年来广受父母好评的双载体13价肺炎疫苗,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首款采用两种载体的13价肺炎疫苗,有效避免了单一载体可能引起的免疫抑制问题,符合多载体多糖结合疫苗的技术发展趋势。更被收入202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成为国内唯一录入药典的13价肺炎疫苗。
疫苗是维护健康的有力防线,全社会应共同关注预防接种,确保每一剂疫苗都能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坚固盾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