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干预之:合理膳食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7月30日,荆门市东宝区妇幼保健院(泉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第二期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干预活动,对辖区高危人群进行血压血糖免费检测,现场进行合理膳食指导。
膳食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预防疾病发生: 合理的饮食管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降低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
控制病情发展: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饮食管理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饮食管理,高危人群能够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三减策略
减盐: <5g/天,一啤酒玻璃瓶瓶盖的量
减油: <25g/天
减糖: <50g/天,最好<25g/天
减盐方法:
选对食材: 多吃新鲜蔬果,少吃咸菜、香肠、腌肉等
选对方法: 控盐勺
选对顺序: 烹调后期或者出锅前加盐
选对调料: 用葱、姜、蒜、辣椒等天然调味品
识别隐形盐: 1克钠=2.5克盐
减油方法:
控制用量: 控油壶
低脂烹饪: 蒸、煮、烤、炖、凉拌,不要煎炸
选择低脂食材和食品: 比如瘦肉、鱼类; 忌食油炸食品如油条、油饼等;使用低脂植物油: 如橄榄油等植物油; 避免食用黄油、猪油等
减糖方法:
减少加工食品摄入: 选择新鲜食品; 避免高糖零食(饼干、糖果、巧克力、蛋糕等)
少喝含糖饮料: 如水、茶或无糖饮料; 避免含糖饮料(汽水、果汁等)
烹饪减糖: 少添加糖
使用天然甜味剂: 用蜂蜜、枫糖浆等代替部分砂糖
外出就餐少糖: 选非糖醋、非红烧、非拔丝等含糖较少的菜品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平衡膳食
控制总能量: 食不过量,清淡饮食,每餐吃七八成饱
种类多样: 食物种类多样化,粗细搭配。建议每日摄入12种、每周达到25种食物。增加粗杂粮、杂豆和薯类摄入
三餐要求: 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进餐顺序: 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食品选择
减少精白米面主食、肥肉、油炸烧烤食品、奶油蛋糕、糖果、动物脑及内脏摄入
少油: 每天烹调油<25 g
补钾: 增加富含钾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枣)、菌类、山药、马铃薯等食物摄入
饮水: 足量饮水
戒烟酒: 不吸烟、不饮酒,如果有此类嗜好,尽早戒除
适量饮茶: 可适量饮茶,有利尿和降压的作用,但不宜饮用浓茶
超重、肥胖人群膳食建议
1、食不过饱,控制食量: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每一顿饭都要控制在八分饱的程度避免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甜点、奶油面包、冰激凌、高糖饮料等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
2、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量:鱼、禽、蛋、瘦肉、奶类和大豆等食物
3、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粗粮、杂粮和蔬果
4、减少高油、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膳食日记
记录方法:采用纸质方式记录每日膳食摄入情况
记录内容:餐次、进餐时间、食物名称和重量;盐、油、水等的摄入量
实践应用:根据膳食日记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蔬菜水果等营养素的摄入
请把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南分享给身边存在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或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照着上面一起做,很大概率能够降低发病风险,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荆门市东宝区妇幼保健院(泉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科学的、正确的科普讲解,这次没有来到现场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进行学习,感兴趣的居民朋友欢迎来到我们下一次的宣讲现场,与我们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谢谢!
我们呼吁: 关心、关注心血管,爱护、爱惜咱身体,三高共管,三慢共防:关爱心脏,活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