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踏青出游季节,带你认识一种蜱传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24-04-01 河北疾控480
核心提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俗称蜱虫病,是2009年中国学者首次发现报道的新发蜱传传染病。该病是由一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损伤、衰竭而死亡。

带你认识一种蜱传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俗称蜱虫病,是2009年中国学者首次发现报道的新发蜱传传染病。该病是由一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损伤而衰竭。

 

主要症状有哪些?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14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该病的流行季节和地方,易感人群有哪些?

 

流行季节和地方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发于春夏季,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份,呈高度散发,疫源地范围呈现扩大趋势。目前存在散发病例。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从事田间野外劳动的成年农民为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

 

该病是如何传播的?

 

目前认为蜱虫可能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携带病原体的蜱叮咬人后,导致病毒进入人体而发病,或者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带毒动物的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能导致传播。

 

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呢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定期清理环境卫生:农村家庭要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

 

 

远离蜱虫繁殖的环境: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农田和树林中,外出活动时要注意不要在这些地方长时间坐卧。

 

 

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物:外出到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提倡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防止蜱虫进入。

 

 

涂抹驱虫药物:可以在暴露的部位涂抹驱虫药物避免被叮咬,或者在衣物上喷趋避剂来预防蜱虫叮咬。

 

 

户外活动后应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腿窝等部位。

 

如果一不小心被蜱虫叮咬,该怎么处理?

 

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的情况,不用特别惊慌,保持冷静,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更不能在被咬时用水冲洗,也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然后缓慢用力取出蜱虫。

蜱虫叮咬后皮肤可以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虫,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虫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什么情况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该病?

 

    在高发季节,发病前两周有蜱虫叮咬史或有过山区、丘陵及林地等户外工作、生活、旅游史,出现如下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你的活动史或叮咬史。

 

症状:

1.发热,体温超过38℃,特别是高热不退;

2.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或者关节痛;

3.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重要提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要注意防范人际间的接触传播

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等

医务和陪护人员接触病人时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乳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咯血、呕血等出血时,此外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还要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出现疑似症状及早就医

未采取个人防护的人员,如有蜱叮咬史、野外活动史者,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均要医学观察14天。

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及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来源:河北疾控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ylws.com/news/show-203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卫生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3016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