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分析】近期,有机构表示,医药生物行业在创新药的带领下反弹显著,中国创新药作为未来10年的产业趋势,投资机会明确。当前,中国创新药不仅已完成从 “跟跑” 到 “并跑” 甚至部分 “领跑” 的跨越,更凭借全产业链的成熟布局、持续提升的出海能力以及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需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医药行业已完成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医药行业已成功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创新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过去,国内医药市场长期依赖仿制药,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受政策挤压明显。而如今,随着国家层面对创新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到医保谈判常态化,再到创新药专项研发基金的设立,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创新药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国内创新药研发管线数量已跃居前列,在研项目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
与此同时,传统药企也加速完成创新转型,通过自建研发团队、收购创新药企、与科研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摆脱对仿制药的依赖。例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传统医药头部企业,近年来研发投入大幅提升,多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成功获批上市,实现了从 “仿创结合” 到 “以创为主” 的战略转型,推动整个行业迈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恒瑞医药已在中国获批上市23款新分子实体药物(1类创新药)、4款其他创新药(2类新药),另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公司预期将维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持续推出创新产品。
出海能力持续提升
出海能力的持续提升,让中国创新药械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创新来源。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业 “走出去” 的步伐不断加快,License out(对外授权)交易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交易总额,其中多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展现出中国创新药实力的显著提升和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创海出海合作模式已发生显著变化。中国药企不再满足于一次性权益出让,而是通过分区域授权、共同开发、销售分成等模式深度参与全球创新链和价值链。如恒瑞医药近期宣布与美国Braveheart Bio公司就其自主研发的心肌肌球蛋白(Myosin)小分子抑制剂HRS-1893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这是公司再次采用“NewCo(New Company)”模式实现对外授权。在“NewCo”模式下,药企不仅能够获得授权费用,还可以通过持有股权、分阶段付款及销售分成等方式参与长期收益分配。这种“深度绑定、收益共享”的模式,标志着中国药企正从供应链参与者向价值链共造者转型。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创新合作伙伴,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投资中国创新药企等方式,深度参与中国创新药产业链。这不仅为中国创新药企业带来了充足的研发资金和国际化的商业化经验,更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产业已融入全球医药创新体系,具备了全球竞争力。
老龄化加速银发经济潜力持续释放
老龄化加速带来的慢性病需求激增,为医药生物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银发经济潜力持续释放。其中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直接推动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而巨大的疾病负担背后,是对高质量医药产品和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面对广大的市场需求,药企也不断加码研发。如在心血管领域,信立泰1类新药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片(S086)在今年5月获批上市,适应症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据悉,该产品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ARNi),目标适应症为高血压和慢性心衰。在内分泌领域,甘李药业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大幅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成本等。
从政策支持到产业升级,从国际化布局到市场需求释放,中国医药生物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创新药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不仅推动着行业的反弹与复苏,更将在未来十年持续驱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增长。随着中国创新药产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布局,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将成为推动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