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分析】2025 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有机构指出,医药产业运行趋势正从资本驱动逐步转向盈利驱动。在基本面及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医药板块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趋势有望延续。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创新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也预示着行业将迎来更稳健、可持续的增长。
从政策上看,我国创新药进入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如6 月 30 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支持、医保与商保目录衔接、临床应用、多元支付能力等 5 个方面提出 16 条具体举措,全方位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7 月 17 日至 25 日,国家医保局连续召开五场聚焦 “医保支持创新药械” 的座谈会,深入研讨医保在创新药发展中的作用,展现出全链条、全要素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决心。7 月 31 日,国家医保局明确建立 “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给予高质量创新药更高的定价自由度、更高效的挂网流程以及更长的首发价格稳定周期,有利于创新药企业获得更快的现金流回报。
在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创新药行业将迎来更多机遇。而在在盈利方面,许多创新药企业在经过多年研发投入后,逐渐跨过盈亏平衡点。一方面,外部授权交易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2025 年第一季度,相关交易额已达去年同期的 90%。另一方面,国内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制造成本,研发费用也随着管线成熟而降低,进一步释放了利润空间。这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动创新药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实现盈利跨越。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 8 月 24 日,共计 39 家创新药企披露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 27 家归母净利润变动幅度实现正增长,占比达到 69%,且有 6 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100%。如科兴制药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76.45%至8034.45万元;圣诺生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308.29%至8896万元;金凯生科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123.61%,约7176万元。
这一成绩单充分显示行业已走出低谷期,盈利动能显著恢复,从周期位置判断,行业正从 “投入期” 迈入 “收获期”,整体进入温和扩张阶段,景气度处于回升通道。
在估值方面,国家医保局设立 “丙类药品目录”,推动商业保险覆盖高价创新药,构建医保与商业保险的双重支付体系,提升了创新药的生命周期和销售峰值。同时,AI 技术在创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有望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进一步带动创新药行业的估值提升。多机构表示,看好创新药未来走向,认为行业头部企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显著。
展望未来,国内创新药产业前景广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升,国内对创新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同时,在全球医药创新格局中,中国创新药企业通过技术授权、新公司合作、自主出海等模式,正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然而,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在研发端,我国创新管线在部分领域仍有差距,需加强源头创新能力,强化原创靶点、新机制药物研发。在国际化方面,尽管国产创新药出海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平台技术积累、全球商业化与跨境合规经验等方面仍需提升。此外,如何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体系,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提高创新药的可及性,也是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总体而言,2025 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的拐点意义重大,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将促使行业更加注重研发效率和产品商业化能力。在政策持续支持下,创新药产业有望在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我国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全球医药创新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