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分析】截至8月14日,医疗器械行业已有8家公司披露2025年中报。从营收情况来看,南微医学以15.65亿元营收靠前,其后是迈克生物,营收达10.75亿,此外,三鑫医疗、维力医疗、艾德生物营收均在5亿元以上;净利润方面,增幅大的属艾德生物,净利润增长31.41%至1.89亿,其后是南微医学、维力医疗,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7.04%、14.17%。
而从业绩下滑的医疗器械公司情况来看,硕世生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降幅明显,降了86.35%,净利润399.3万;其后是迈克生物,净利润下降83.12%至3404万。此外,正海生物净利润下滑45.97%至4649万。
对于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硕世生物在半年报中解释称:2025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压力仍然存在,公司坚持稳扎稳打,以积极、审慎的态度应对各种市场挑战;以利润为经营核心,持续推进组织变革和精细化管理,确保业务高效运行。净利润下滑主要系随着体外诊断行业集采在全国深度落地带来的公司产品价格承压,及报告期内自产检测试剂产品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叠加导致毛利率下降、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减少和补助金额减少所致。
迈克生物在报告中提到,由于公司近年来剥离代理业务以及加强自主产品分销体系建设,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下降。
此外,正海生物8月初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坦言,口腔种植市场需求不旺、行业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走低是该业务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此外,自2025年起,正海生物核心原材料——动物组织的增值税率从3%增至13%,影响了成本。
整体来看,医疗器械行业业绩分化明显,不同企业的发展路径呈现出鲜明差异。这种分化既源于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也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深刻影响,为行业未来走向埋下了多重伏笔。
从短期来看,器械企业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国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终端采购动力不足,使得不少企业的营收增长承压。与此同时,集采政策带来的价格压力如影随形,大幅压缩了产品的利润空间,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了 “以价换量” 的困境。不过,行业的积极信号也在逐步显现 —— 渠道库存清理工作进展顺利,符合市场预期。随着库存水平的稳步下降,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业内预计,今年 3—4 季度行业将逐步走出库存压力的阴霾,一个短期的业绩拐点正渐行渐近。这意味着,那些能够挺过当前阵痛期的企业,有望在下半年迎来经营层面的边际改善。
将目光投向长期,行业的发展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国内集采政策的推进节奏逐渐趋于平稳,对企业的冲击力度有所缓解,为行业营造了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两年国内市场承压的过程中,少数具备前瞻视野的优秀器械企业已悄然调整战略重心,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凭借国内成熟的产业链优势、高性价比的产品组合以及不断提升的研发实力,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未来,医疗器械企业依托国内产业集群的支撑走向全球化,不仅能有效对冲单一市场的风险,更能分享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增长的红利,这无疑是行业值得期待的长期机遇。
总体而言,业内认为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短期调整与长期转型的关键交汇点。短期的库存出清与业绩拐点,将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而长期的国际化浪潮,则有望重塑行业的竞争格局,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