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减肥药竞争愈演愈烈:有药企推出仿制版减肥药,价格或比原研药降价六到七成_减肥药,药企

   2025-08-07 200

  【 市场分析】全球减肥药市场竞争正愈演愈烈。近日,瑞士仿制药头部Sandoz拟在加拿大推出仿制版减肥药,价格有望比原研药降价六到七成。
 

  Sandoz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Saynor表示,虽然其仿制版司美格鲁肽减重和糖尿病药物的最终定价尚未确定,但有望比原研药降价六到七成,这将使治疗费用大幅下降,“如果以每月40或50美元的价格出售这种药物,那么从患者数量来看,市场规模可能会扩大两到三倍。”
 

  此消息一出,意味着一场关于定价权、专利壁垒与市场扩容的激烈博弈将掀起。诺和诺德凭借原研药的先发优势建立起数百亿美元的销售帝国,或在仿制药的围猎与自身产能瓶颈中迎来真正的考验。
 

  公开资料显示,在美国市场,未经保险报销的口服司美格鲁肽片(30片装)定价高达935.77美元,折算成每月治疗成本远超多数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种“天价”策略背后,是美国成熟的商业保险体系支撑——尽管零售价格惊人,但通过保险谈判,实际患者自付部分往往能降至每月50-100美元,形成了“高标价+高折扣”的独特市场生态。
 

  在中国市场,得益于国家医保谈判机制,司美格鲁肽注射剂0.5mg/月剂量仅售421.3元,1mg/月也仅716.28元,且可享受70%-80%的医保报销。这种亲民定价使其2024年1-2月就实现了超过70万人次的医保报销,但严格限定于糖尿病治疗适应症,减肥用途仍需患者全额自费。
 

  日本则采取了中间路线,14毫克剂量的司美格鲁肽片每片定价约合人民币23.7元,通过全民健康保险体系实现了价格可控性与企业利润的平衡。
 

  这种差异化定价策略并非简单的市场分割,而是诺和诺德基于专利保护期的精准布局。在核心化合物专利2026年到期前,原研药企通过价格歧视最大化全球收益:在高支付能力市场攫取超额利润,在新兴市场通过医保准入扩大用户基数。
 

  而Sandoz提出的每月40-50美元仿制价,恰好落在原研药价格带的底部区间,直接冲击诺和诺德在中等收入群体中的市场份额,其"降价60%-70%"的宣言,实质上是对原研药定价体系发起的根本性挑战。
 

  从司美格鲁肽创造的销售记录来看,仅在2024年,其三款产品(Ozempic、Wegovy、Rybelsus)合计销售额就达292.96亿美元,距离"药王"K药仅一步之遥。其中减肥适应症的Wegovy增速惊人,以86%的同比增长率实现84.48亿美元销售额,印证了全球肥胖症治疗市场的巨大潜力。若不是持续的产能限制,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再增加数十亿美元——2023年诺和诺德被迫将Wegovy在美国的起始剂量供应量减半,中国、澳大利亚等市场也频繁出现断货现象。
 

  为破解产能瓶颈,诺和诺德上演了扩产大戏。2024年2月,公司豪掷110亿美元收购康泰伦特旗下三家无菌灌装工厂,专门用于司美格鲁肽的生产。在此之前,已投资超过420亿丹麦克朗(约60亿美元)扩建丹麦卡伦堡的生产基地,并新增两家合同制造商。这种"自建+收购+外包"的三维扩产策略,彰显了其对维持市场主导地位的决心,但巨额投入也推高了生产成本,为仿制药的价格战创造了空间。
 

  销售额的狂飙突进与产能扩张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司美格鲁肽市场的深层矛盾:一方面是全球数以亿计的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未被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生物制药复杂工艺带来的供给约束。合成生物学的突破或许能提供解决方案——诺泰生物与诺唯赞合作开发的发酵法生产工艺,已实现5000L发酵规模常态化生产,其成本较传统化学合成法显著降低。这种技术革新不仅可能缓解供应短缺,更将重塑整个产业链的成本结构,为仿制药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业内看来,Sandoz在加拿大的仿制计划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仿制药企业对司美格鲁肽发起总攻的前奏。这场战役的突破口始于专利挑战——2022年9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曾判定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CN200680006674.6全部无效,虽然后续进入诉讼程序,但已为国产仿制药打开了时间窗口。截至2025年8月,石药集团、齐鲁制药等六家中国企业的司美格鲁肽仿制药已提交上市申请,最快有望在年内获批。
 

  专利布局的复杂性为这场竞争增添了变数。司美格鲁肽在2025年8月到期的两项专利仅涉及分析方法和制备工艺,而真正关键的化合物专利要到2026年3月才失效。这种"专利悬崖"前的缓冲期,使得仿制药企业面临艰难选择:要么像Sandoz那样在专利保护较弱的地区先行上市,要么投入研发改良型新药——如石药集团按化药2.2类申报的改良剂型,试图通过差异化避开专利障碍。
 

  技术路线的竞争同样激烈。传统化学合成法虽然成熟,但成本高昂且难以大规模生产;而诺唯赞采用的合成生物学发酵法,已实现年产能数吨级的突破,其29肽中间体批量产能达30公斤以上。这种生产工艺的革新,使得仿制药企业有望在成本上建立明显优势。诺泰生物与诺唯赞的合资公司计划建成年产10吨的原料药产线,这种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拉低仿制药价格底线,为Sandoz式的"降价60%-70%"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总的来看,仿制药的涌入将重塑司美格鲁肽市场的价值分配机制。Sandoz首席执行官RichardSaynor的预测:“如果以每月40或50美元的价格出售,市场规模可能会扩大两到三倍”。
 

  面对仿制药的冲击,诺和诺德的应对策略呈现出明显的“高端化”倾向。公司不仅斥资开展“升级版司美格鲁肽”CagriSema与礼来替尔泊肽的头对头临床试验,还在心血管保护等适应症上持续拓展,试图通过增加临床价值维持溢价能力。这种“用创新对冲仿制药冲击”的策略,使得原研药与仿制药逐渐形成差异化竞争:前者占据高端医疗市场和新增适应症领域,后者则在基础治疗需求中凭借价格取胜。
 

  全球市场的区域分化将更加明显。在加拿大、中国等仿制药政策宽松的地区,价格竞争可能在未来1-2年内激烈化;而美国市场由于专利保护严密和诉讼风险,原研药仍将维持高价态势直至核心专利到期。这种区域差异可能催生灰色市场——低价地区的仿制药通过非法渠道流入高价市场,进一步冲击诺和诺德的定价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当Sandoz的仿制版在加拿大上架时,它不仅挑战着诺和诺德的商业帝国,更在拷问一个根本问题:救命药的合理价格应该由什么决定?是研发投入的成本回收需求,还是患者的支付能力与健康权益?这场较量的最终结果,或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代谢疾病治疗市场的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AI生成,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ylws.com/news/show-321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卫生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3016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