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国产替代打下价格:生物制药装备与耗材的突围之路_生物制药装备,国产替代

   2025-08-07 340

  【 市场分析】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关键耗材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次性细胞培养袋(又称一次性生物反应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生物制药工艺里不可少的高科技耗材,它需满足尤为严苛的制药安全及无菌要求。
 

  这种一次性使用的生物反应袋属于技术门槛颇高的柔性容器,在生物制药工艺中应用广泛:不仅用于细胞培养环节,还在培养基、缓冲液等物料的配制与转运,以及药液的储存和灌装等流程中被大量使用。
 

  不过,在尚未实现国产替代的时期,赛默飞、默克等国际企业凭借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质量,垄断了市场供应,进口的一次性生物反应袋价格可达数十万元,国内企业承受着高昂的采购成本。而随着国内制药装备企业的积极发力,这一局面得以改变,价格逐渐被“打”了下来。
 

  以楚天科技旗下子公司楚天思优特为例,该公司历经3年时间成功研制出11层结构的生物复合膜,其厚度仅380微米。这种膜材具备特别高的生物安全性,且溶出物含量非常低,在抗拉伸强度、抗穿刺性及气体阻隔性等物理性能方面,均大幅超过了进口同类膜材。与此同时,相关产品的价格也直接下降了50%以上。
 

  除了一次性生物反应袋,在生物制药的其他关键装备和耗材领域,国产替代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多宁生物推出的无血清培养基,将成本降低了40%;东富龙的连续流生物反应器,把单抗生产成本从每克120美元降至38美元。这些成果共同推动了国产装备在细胞培养与发酵设备领域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
 

  国产替代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国内企业在追赶国外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
 

  国产替代不仅改变了市场格局和技术水平,更给整个制药装备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包括:推动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可控。随着核心装备和耗材的国产化,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有效降低了产业发展的外部风险,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使国内外企业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国内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不断扩大市场,同时也倒逼国外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价格调整,整个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和有序;此外,随着国产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稳定,越来越多的国产装备走出海外,进入国际市场。
 

  尽管国产替代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高精度传感器、搅拌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不足30%,控制软件开发滞后于硬件创新,这些“卡脖子”环节仍然制约着我国制药装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列为核心目标,为制药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政策对国产层析系统的补贴使企业采购成本降低30%,有力推动了生物反应器国产化率在2024年底突破50%。​
 

  展望未来,国产替代将进入“技术输出+标准输出”的高阶竞争阶段。国内企业将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在全球制药装备产业中的话语权。同时,随着智能化、绿色化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国产制药装备将在这些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ylws.com/news/show-320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卫生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3016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