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分析】在医药产业链的庞大体系中,原料药作为药物制剂生产的根基,其市场动态的每一次波动都紧密牵动着整个医药行业的神经。当下,原料药行业正处于关键的发展转折点,一系列利好因素如潮水般涌来,不仅预示着行业即将摆脱过去的困境,更有望开启一段全新且充满活力的增长篇章。
从需求端视角来看,一场由专利到期引发的市场变革正在悄然酝酿,成为驱动原料药市场规模扩张的核心动力。有数据显示,在 2025 - 2030 年期间,受下游制剂专利到期影响的销售额预计将高达 3900 亿美元,这一数字相较于 2019 - 2024 年的总额实现了惊人的 124% 增长。聚焦未来 5 年,全球销售排名靠前的 15个小分子药物中,超过半数的药物专利即将到期,这一被业界称为 “专利悬崖” 的现象,将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促使仿制药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仿制药企业为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对原料药的采购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从而为原料药生产企业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量与贸易数据的变化,更是为行业需求端的积极转变提供了坚实的佐证。有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原料药产量达到 358.30 万吨,同比实现 4.6% 的增长。尽管在一季度,受 2023 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产量出现了 7.0% 的同比下滑,但随后的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迅速扭转局势,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12.8%、14.9%、1.3%,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这种季度间产量的波动与回升,不仅反映出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暖,更体现了我国原料药企业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生产调整能力。
与此同时,中印两国之间的原料药贸易也呈现出巨大的热度。2024 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原料药及中间体金额达到 34.00 亿元,同比增长 4.9%;进口量更是高达 37.50 万吨,同比实现了 11.1% 的快速增长,且在四个季度中,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 7.21%、22.18%、4.76%、11.18%,进口额与进口量均创下过去 4 年的历史新高。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中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增强的竞争力,也从侧面印证了全球原料药市场需求正在稳步且持续地回升。综合中印两国在原料药市场的表现,不难发现,原料药行业需求端的边际改善迹象愈发明显,持续已久的去库存阶段有可能已接近尾声。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在这一关键时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明智布局相关企业,无疑是实现资产增值的重要契机。
在投资标的的筛选上,机构表示,有三类企业值得重点关注。第一类是那些持续向制剂、CDMO 领域拓展,且业绩具备较强确定性的个股,例如奥锐特、普洛药业、奥翔药业等。这些企业凭借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成功构建起了抵御市场风险的坚固防线。在制剂领域,它们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将原料药优势延伸至终端产品,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市场话语权;在 CDMO 领域,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从工艺开发到生产制造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拓宽了收入来源。在行业复苏的大背景下,这类企业凭借自身的综合优势,有望从市场回暖中受益,实现业绩的稳定且持续增长。
第二类是新产品业务占比较高,或是产能扩张相对激进的个股,如同和药业、共同药业等。它们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往往能够满足市场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从而为企业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部分企业通过大规模的产能扩张,提前抢占市场先机,为未来的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在当前原料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环境下,这类企业凭借其创新能力和扩张魄力,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迎来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第三类是原有产品受去库存影响较大,或者当前利润率水平相对较低的个股,以国邦医药为典型代表。在过去的去库存周期中,这类企业由于产品库存积压等原因,业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利润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然而,随着行业去库存阶段的逐渐结束,市场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它们积压的库存将得以快速消化,产品价格有望回升,利润率也将随之提升。因此,这类企业在未来具备较大的业绩修复弹性,其潜在的增长空间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不过,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尽管原料药行业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环保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可能会影响原料药的进出口贸易;行业内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企业需要持续创新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综上所述,原料药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专利到期驱动、市场需求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只要企业能够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投资者能够精准布局、理性投资,就有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行业中收获丰厚的回报。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