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据业内统计,截至6月4日收盘,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150家,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业绩也持续走高。
从营收上看,1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共有133家企业2014年营收超过1亿元,包括广州医药、犇星新材、四维新材、百利食品、宏景电子等。
从净利润看,2024年共有22家企业净利润超过1亿元,包括广州医药、犇星新材、百利食品、金龙稀土、新视云等。
不难发现,广州医药的营收、净利润数据在众多新挂牌企业中脱颖而出。公告显示,广州医药2024年营收分别为546.05亿元,净利润为5.78亿元。
资料显示,广州医药于5月20日正式挂牌,公司主要从事医药批发和零售业务,包括西药批发、药品零售、中成药批发、化学药制剂、生物制品(含疫苗)批发、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及医疗器械零售等,现有员工1700多人,是华南地区的医药流通头部企业。白云山直接持有广州医药90.92%股权,为广州医药的控股股东,同时为广州医药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广州医药曾冲刺港交所,但在2023年12月20日,白云山发布公告称,考虑到证监会出具的核准批复有效期已届满,且目前境内外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结合公司及广州医药的战略规划,决定终止推进广州医药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上市相关工作。终止分拆上市后,广州医药拟申请在新三板挂牌,未来将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及战略发展需要,择机寻求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外,白云山还曾在公告中披露,新三板只是阶段性目标,广州医药的下一步是择机登录北交所。目前分拆规则未明确限制北交所上市,但2024年“新国九条”后,监管对分拆上市的审核尺度明显收紧。北交所定位于服务“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而广州医药500亿级营收规模远超当前北交所头部贝特瑞(2024年营收142.37亿元,历史最高值为2022年的256.79亿元),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流动性溢价不足。
就其所属的市场来看,截至2023年,全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已达到2.96万亿元,CAGR(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市场格局方面,则呈现出“4+n”的形态,其中,4即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九州通。有迹象表明,头部企业的优势在逐渐扩大,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对于此次广州医药挂牌新三板,白云山表示,广州医药于新三板挂牌后,将仍是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不会影响公司独立上市地位,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持续经营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白云山2024年成绩单显示,公司净利润创下近七年新低。2018年至2023年,白云山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34.41亿元、31.89亿元、29.15亿元、37.2亿元、39.67亿元、40.56亿元。2024年,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749.93亿元,同比下降0.69%;实现归母净利润28.35亿元,同比下降30.09%。公司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受有效需求不足、行业加速变革、行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持续影响,集团主要业务板块的经营业绩同比下滑。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