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竞争加剧,国内仿制药企需从多个维度探索破局之道_仿制药

   2025-04-24 560

  【 市场分析】在我国医药产业的版图中,仿制药企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仿制药企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集采政策导致的价格压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研发创新的迫切需求等。如何在重重困境中破局,成为国内仿制药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2018年开始的集采,以及2015年启动的一致性评价,为中国仿制药带来了一轮发展机遇,但更多体现为对原研产品的替代。集采和一致性评价政策虽提升了药品质量,却也压缩了利润空间,企业不得不采用低价策略来争夺有限的市场。因此国内仿制药企需要从多个维度探索破局路径。
 

  差异化竞争,开拓多元赛道​
 

  布局高端仿制药与改良型新药。瞄准技术壁垒较高的首仿药,如复杂注射剂、生物类似药等,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向。以贝伐珠单抗类似药为例,部分企业通过攻克技术难题,成功推出产品,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和利润。开发改良型新药,如缓控释制剂、新的复方制剂等,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年销售额超10亿,便是成功案例 。​
 

  切入消费医药市场。消费医药市场具有消费属性强、市场容量大、销售渠道广的特点。如小方制药的炉甘石洗剂等OTC产品实现了60%的毛利率。仿制药企可利用自身生产优势,开发适合院外市场的OTC产品,避开集中采购的价格竞争,获取较高的毛利率。​
 

  布局专利悬崖前的战略品种。关注即将到期的重磅专利药,提前进行研发布局。例如,对于 2026 年司美格鲁肽专利到期,企业需在 3 年内完成研发 - 申报 - 产能建设闭环,以便在专利到期后迅速抢占市场。​
 

  创新转型,迈向创新药领域​
 

  头部企业如恒瑞医药,创新成果持续获批,临床价值凸显,驱动收入增长。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30.60%,创新药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不含对外许可收入)一半以上。公司通过 “仿创结合”,逐步构建管线梯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恒瑞共有18项上市申请(含新增适应症)获NMPA受理,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中小型企业则可聚焦细分领域,如罕见病药物、儿童用药等。由于这些领域需求未被充分满足,研发竞争相对较小,企业若能成功研发产品,将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加大研发投入是创新转型的基础,仿制药企应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占比,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研发人才。​
 

  国际化突围,拓展全球市场​
 

  开拓新兴市场。欧美市场的 ANDA 申报成本高、竞争激烈,仿制药企可优先布局中东、北非、东南亚等准入门槛较低的区域。企业可利用自身在原料药生产上的优势,配套制剂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 。​
 

  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如齐鲁制药在美国波士顿设立基地,利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加速产品全球化进程。通过与国际接轨的研发平台,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
 

  行业整合,实现资源优化​
 

  通过并购重组减少竞争者数量,形成区域性头部企业。2019 年至今,行业并购年均增长 25%。例如华海药业整合 3 家原料药企业后,成本下降了 18%。企业间还可以建立战略联盟,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共同开发市场,降低研发和运营成本。​
 

  深挖供应链潜力,控制成本​
 

  通过全产业链成本控制实现规模化优势,是成本控制战略的核心。部分企业通过实现原料药自产,减少了采购中间环节成本,如一些大型仿制药企建立了自己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不仅保障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还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生产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原材料浪费。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合理安排资金,优化资金结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控制战略若过度使用,易引发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企业应谨慎把握尺度。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ylws.com/news/show-267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卫生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3016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