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当全球肥胖人口占比持续攀升,减肥药赛道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医药行业的 “香饽饽”。有数据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减重药物市场规模将飙升至150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一批药企争相布局。然而,这片看似繁荣的蓝海之下,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如辉瑞的、罗氏等头部药企多个项目相继终止,揭开了减肥药研发高风险的真相。
千亿市场的崛起并非偶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推动全球肥胖率持续走高,肥胖相关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不仅威胁公众健康,更给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传统减重方式如节食、运动效果有限且难以坚持,临床对安全有效的减重药物需求迫切。此前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凭借减重效果,销售额屡创新高,进一步点燃了药企的布局热情。
但研发之路远比想象中崎岖。以辉瑞为例,公司曾公开宣称“肥胖药物是公司应对80亿美元专利危机的潜力增长点”。但是2023年,辉瑞旗下每日一次口服lotiglipron项目因安全性问题而被迫搁置,给公司的减肥药战略蒙上阴影;2024年,辉瑞将赌注押在每日两次口服的danuglipron上,该药物因缺乏竞争力且耐受性差而再遭放弃;2025年4月,辉瑞旗下每日一次口服danuglipron(缓释剂型)在一项剂量优化研究中,一名受试者出现可能由该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尽管在停药后情况缓解,但这一事件促使辉瑞彻底终止了danuglipron的开发。2025年8月,辉瑞还宣布终止仅剩的口服GLP-1减肥药PF-06954522在慢性体重管理I期研究。辉瑞在公告中称,此次终止“不是由于安全问题”,而是基于对“I期试验数据和GLP-1市场格局”的评估。
再如罗氏的 CT - 173,该药物是一种长效PYY类似物,罗氏原计划在今年启动I期临床试验,但是随着25年H1年报的发布,公司宣布了该款药物由于开发潜力和竞争力未达标准故而放弃开发。
而礼来近日也宣布终止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Naperiglipron(LY3549492)两项二期临床试验,终止原因为商业策略原因。被终止的试验具体情况,试验-NCT07030868:针对同时患有肥胖症或超重以及二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原计划入组150人,但实际仅入组1人。试验二NCTO7085468:针对BMI介于22至25之间的成年人,该范围被认为低于超重或肥胖的阈值,原计划招募220人,同样只入组1人。
此外,安进的 MariTide、BioAge Labs 的 azelaprag、勃林格殷格翰的 BI 1820237 等项目,也因各自原因相继搁浅。
减肥药研发的高失败率,本质上是由其复杂的研发逻辑决定的。从技术层面看,肥胖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代谢、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现有药物多针对单一靶点起效,难以实现全面且持久的减重效果。同时,减重药物的安全性要求非常严苛,需在实现减重目标的同时,避免对心血管、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这对药物的分子设计和临床验证提出了很高要求。尽管挑战重重,减肥药赛道的长期价值仍未改变。当前,不少药企已调整研发策略,如从单一靶点转向多靶点药物研发,结合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药物筛选进程(该自然段由AI生成)。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