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始向生物类似药领域拓展。大家关注的生物药集采,又迎来新的进展。即2025年9月1日,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召开单抗类生物制剂企业座谈会的通知,于9月2日下午召开单抗类生物制剂企业座谈会,会议主要围绕单抗集采分组、报量、中选、分量等,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据通知,参会人员为此前《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收集汇总表》涉及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或生产企业代表,每家企业限两名参会人员。
据悉,此前,8月1日,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通知,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集工作,这也标志着全国生物药集采的实质性启动。此次通知涉及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单抗产品的19个品规,覆盖风湿病、实体瘤、血液肿瘤等多种疾病,要求相关企业填报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
单抗全称为单克隆抗体,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生物药,是通过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制备的大分子蛋白质药物。与化学合成的小分子药物不同,单抗具有结构复杂、靶向性强等特点,主要用于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领域。
梳理相关信息发现,上述8款产品获批企业数量均达到3家及以上,其中,包括原研企业在内,贝伐珠单抗共计13家企业的产品获批上市,阿达木单抗共计8家,曲妥珠单抗共计6家;此外,地舒单抗、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均有5家企业的产品上市。有数据显示,这8款生物制剂在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总销售额接近300亿元,这也预示着竞争的激烈以及影响的深远。
业内表示,单抗类生物制剂作为生物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门槛、高研发成本和高临床价值等特点。其集采工作不仅关乎药品价格的合理调整,更涉及药品供应的稳定性和临床使用的连续性。此次召开单抗类生物制剂企业座谈会,是继信息填报之后的又一关键动作。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预计采购中心能够更好地制定科学合理的集采规则,平衡各方利益,确保集采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直以来,生物药价格普遍较高,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生物药集采落地,部分产品有望大幅降价,这对于减轻医保支出压力、降低老百姓用药负担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对生物类似药开展集采,一方面,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生物类似药普遍具有疗效明确、安全性较好的特征,在经济性方面,从供需两侧看,有一定的价格调整区间以及临床销售释放空间。另一方面,将促进医药产业结构发展。通过战略购买、量价整编,向市场阐明现有供需水平及下一步经营空间,提示市场自主优化资源配置。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