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创新药跑出加速度,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_创新药

2025-10-21 08:3040

  【 市场分析】“十四五” 时期,中国医药产业迎来历史性转折,成功实现从 “规模扩张” 到 “创新驱动” 的关键跨越。这五年间,国产创新药以 “量质齐升” 的强劲势头,改写了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格局,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坚实动力。​
 

  数据是产业转型有力的证明。“十四五” 期间,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总量超过 “十三五” 时期的 2.8 倍。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全面觉醒,也是国家政策持续赋能的必然结果。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不仅在研发端取得突破,更在市场端获得认可,形成了 “研发 - 审批 - 市场” 的良性循环。​
 

  国产创新药的崛起,离不开企业研发能力的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持续深耕。多家龙头药企建立起国际化的研发团队,搭建起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的全流程创新体系。
 

  如先声药业相关人士表示,从“十四五”初开始,先声药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始终聚焦神经和肿瘤药物研发。目前,在这两大研发难度较大的领域,实验室已牵头20多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
 

  而从企业研发投入看,百济神州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高达72.78亿元,同比增长9.8%,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高达41.54%;恒瑞医药也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480亿元。复星医药、科伦药业、百利天恒、华东医药等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也均超10亿元,展现出创新药企对研发创新的高度重视。
 

  此外,国家层面的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国产创新药发展按下 “加速键”。为满足患者对创新药的迫切需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大幅缩短创新药上市周期。目前,国产创新药的临床批件审批时间已压缩至 30 个工作日内,较 “十三五” 时期大幅提速。这一改革举措,不仅减少了创新药研发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更让更多患者能够尽早用上国产创新药。同时,国家还通过医保谈判等政策,将更多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进一步扩大了创新药的可及性,形成了 “研发加速 - 临床应用 - 市场反馈 - 再研发” 的良性生态。​
 

  如今,创新成果已直观体现在药企财报数据中,“创新药销售收入持续提升”逐渐成为行业突出特征。以 2025 年上半年数据为例,头部创新药企表现尤为亮眼。其中,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8%至157.61亿元,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达95.6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60.66%;复星医药同期营收195.14亿元,制药业务收入139.01亿元,旗下创新药品收入同比增长14.26%,超43亿元;百济神州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幅达46.0%至175.18亿元,核心产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56.2%,突破125.27亿元,持续刷新市场预期。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医药产业创新驱动战略的持续推进,国产创新药将在更多高端领域实现突破。一方面,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等,不断提升创新药的技术含量和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国家将继续完善审评审批、医保支付、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体系,为创新药发展营造更优环境。可以预见,在 “十四五” 转型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医药产业将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产创新药也将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同类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