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识别、管理与相关救助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偏离现实,导致患者对客观现实出现不正确的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内容与客观现实相脱离。精神障碍包括:1.精神发育迟滞;2.儿童孤独症;3.分裂情感性障碍;4.心境障碍;5.癔症;6.应激相关障碍;7.神经症;8.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9.人格障碍;10性心理障碍。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功能严重损害,对客观现实或自身健康状况不能完全认识的精神障碍,纳入管理的类型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情感的不协调--“乱”。是一组有知觉、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为无意识和智能障碍,可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抑郁、焦虑、易激惹、严重者会出现思维空白、行为孤僻等。
2、双相情感障碍:显著的心境--“乱、郁”。既往有狂躁或者轻狂躁的发作,也有抑郁发作的情况,如此反反复复发作倾向。狂躁发作时可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抑郁发作时可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等表现。
3、分裂情感性障碍:分裂+情感症状--“乱、躁、郁”。是一组既有精神分裂症状,又有情感障碍的一种发作性精神障碍疾病。狂躁型发病时表现为活动过度、精力旺盛,抑郁型发病时可表现为食欲下降、失眠、无精神等。
4、偏执性精神障碍:持久的妄想--“疑”。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是一组以持续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可表现为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夸大妄想等。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抽搐、紊乱”。以偏执、幻觉及牵连观念为特征,控制好癫痫发作能减轻精神症状。
6、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精神症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况,它涉及到个体的智力发育受限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异常。包括智力落后、智力障碍和精神发育不全等,这些是由精神发育迟滞引起的。此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哭笑无常、自言自语以及行为怪异等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患者早期表现:睡眠紊乱,饮食习惯改变,思维障碍,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
1、无法正常地表达:句子表达的意思正确,句与句之间缺乏关联;
2、影响判断和行为:给平常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并认为和自己有关;
3、思考内容障碍:曲解他人,认为别人议论自己、针对自己。
二、为什么要开展春季预防专项行动
在季节变化、环境污染、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进而引发精神障碍加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温度变化过大:冷热交替过度的季节是人体周期变化中抵抗力最薄弱的时期,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冷暖交替,这种环境变化可能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
2.光照时间变化:视网膜中的色素细胞能感知到环境的光照强度和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生物钟的节律性,春季光照时间较冬季变长,导致人体生物钟调节节律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易引发精神障碍;
3.环境污染:春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增多,可能对患者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发精神障碍;
4.家庭和社会压力:春季是家庭和社会的活动高峰期,人们面临着各种家庭和社会压力,而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更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三、精神行为异常的识别
疑似患者:符合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中一项或以上症状的
1、曾在精神科住院治疗;
2、因精神异常而被家人关锁;
3、无故冲动,伤人、毁物,或无故离家出走;
4、行为举止古怪,在公共场合蓬头垢面或赤身露体;
5、经常无故自语自笑,或说一些不合常理的话;
6、变得疑心大,认为周围人都针对他或者迫害他;
7、变得过分兴奋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爱惹事、到处乱跑等;
8、变得冷漠、孤僻、懒散,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9、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
严重精神障碍危险性行为评估等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
2级:打砸,局限在家,针对财物,能制止;
3级:明显打砸,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制止;
4级:持续打砸,不分场合,财物/人,不能制止,自杀、自伤行为;
5级:不论场合持械针对人,或纵火、爆炸等行为,。
总结:一骂二砸三出门,四级开始针对人,五级持械无法控。
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
1、分类干预
两个维度:危险性评估:0~5级;
健康状况: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
三种类型
稳定:0级,而且各项指标基本好;
基本稳定:1~2级,或至少一项较差;
不稳定:3~5级,或各项均较差
2、随访周期
3、相关政策
精神残疾证的办理:
精神残疾定义:指各类精神障碍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精神残疾分级: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分数和适应行为表现,把精神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 精神残疾分级如下:
一级: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二级: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三级: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
四级: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
残疾证办理步骤
申办对象:
1.患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
2.符合残疾评定标准。
3.本地户籍人口,由户籍所在地精神卫生中心办理。
4.本人自愿办理。
重要提醒:各级精神卫生中心仅办理精神残疾证,属于智力残疾等其他残疾则不予办理。
评定流程
残疾人补助政策提示
申请条件:重度残疾人、失业且无稳定收入的残疾人可按规定申请:
1.生活补贴:低保家庭中的精神残疾人,70元/月。
2.护理补贴: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精神残疾人,100元/月。
申请流程:患者或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提交书面申请,逐级审核合格后,县级残联报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
残联服药救助
救助对象:
1.患者本人或法定监护人自愿申请并同意接受服药补贴,办理残疾人证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由户籍地县市区残联办理。
救助标准:
提供门诊服药救助,500元/年/人(各地区有所不同)。
医保部门政策
严重精神障碍慢性病门诊,申报条件: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者
1.严重精神障碍病史;
2.符合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中严重精神障碍界定条件;
3.经两名医师(其中一名为副高级别以上医师)确诊,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达3年及以上。
用药范围:各种抗精神病药物、调节植物神经药物。限(定)额标准:3600元/年,参加医的保人员患多种慢性病的,就高申报一种。报销比例:职工医保报销90%,居民医保报销65%(各地区有所不同)。
基本医疗保险救助
救助对象:辖区内,加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救助标准: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所需个人缴费资金,420元/人/年,经社保经办机构核定后,由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资助(各地区有所不同)。
综治部门政策
住院救治:住院自费部分5000元/人减免(各地区有所不同)。
救治对象:
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本地户籍人员。
2.正在现居住地范围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危险行为评估3-5级,需紧急医学处置的人员。
住院救治机构:市精神卫生中心、县(市、区)精神卫生中心。
监护人补贴
补贴对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具有本地户籍且在本地行政辖区内居住的。
2.在本地公安机关登记并录入公安机关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有肇事肇祸行为和危险性评估3-5级的。
3.对属于本地户籍,但户籍地与常住地不一致(人户分离)的患者,由常住地落实监护责任,承担以奖代补经费。
补贴标准:2400元/人/年(每月200元,各地区有所不同),患者住院期间,无补贴。
政策规定:乡镇/街道负责确定以奖代补对象,和患者监护人签订监护协议,对纳入以奖代补政策的被监护对象一年一申请、一年一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