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个月都花钱交医保了,为啥还要买保险?”
前两天,看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留言的小伙伴主要困惑在于自己每个月都在交医保,为什么还总是有人跟他说要买个商业保险呢?真的有意义吗?
的确,提到商业保险,相信很多人有这种想法,认为医保就足够看病了,根本不用再买什么商业保险。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偏差的!
一、社保很牛,但不是万能的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医保是非常优秀普惠的国民保障,有特别优秀的几个特点:
①不限年龄,不管你年纪多大;
②不限身体状况,即使身体异常很多;
③不限你的职业;
④保证续保;
以上四点,商业保险几乎是无法同时满足的,所以我们真的要感谢国家设计了这种全民福利保障。
但也正是因为社保的全民性,导致了医保的理赔率过高。所以当医保的保障分摊到个人时,就理所当然的会存在一些限制。
二、医保哪些能报,哪些不能报?
给大家推荐一张图,方便大家能更清晰的了解医保的报销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医保并不能报销所有费用。
砍掉自付1费用(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自付2费用、自费费用,最后剩下的才是医保能报销的费用。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给大家讲明白,这几部分都是什么:
(一)自付1费用
自付费用由自付1和自付2两部分组成
自付1指医保范围内按比例计算个人应负担的金额,一般是起付线以下的、封顶线以上的部分。
起付线,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过了线才能赔。
起付线根据所在城市不同,通常是100—1500元不等。
之所以要设计起付线这道门槛,一方面是杜绝小病大养这种不良现象,更重要的也是要减轻医保基金的负担,集中力量救治大病。
封顶线,顾名思义就是赔到一定金额就不再赔付了。
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的封顶线一般在50万~75万之间。
但刨除掉超一线城市,医保平均封顶线大概在20万~30万之间。
可能有人会认为,二三十万这不也挺多的嘛?的确,二三十万对于一般疾病的治疗是足够的,但像恶性肿瘤、急性心梗这样的重大疾病可能连初期治疗费用都不够,更别说后续的康复治疗和失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了。
(二)自付2和自费费用
自付2指医保范围内自付费的药品、检查治疗以及材料,需要个人先行负担的部分,一般报销比例在65-90%之间。
自费费用指的是社保目录外的费用,不属于医保报销的范围,包括自费药、自费项目和自费服务。
这里用一张开药单给大家举例:
图中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属于乙类药,部分报销后,需要自己再自费3.24元。
而最下面的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则属于医保目录外的药品,33.16元需要全部自费。
可能大家看上面这张图会觉得,自费药只占所有药物的的冰山一角,但真实情况总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
图中这151523种完全自费的药物中,有很多都是到了最后时刻能救我们一命的药物。
同样是自费项目的,还有近两年火热的抗癌放射疗法——质子重离子。
国内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的疗程平均费用在25万左右,而这也仅仅只是治疗费,还没有包括住院费、床位费和治疗过后所需要的护理费、营养费等等。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个疗程下来,大概需要30万。
当然,更有120万一针的阿基仑赛注射液(Car-T疗法)。
这些无疑都在告诉我们,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先进的手段来帮助人类治愈所谓的“绝症”。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天文数字一样的价格。
我们也都知道,医保的作用在于尽可能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而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保障。
所以想靠“普渡众生”的医保来解决这些最先进的特效药和医疗手段,确实显得有些强人所难。
医保+商保组合,是时代的智慧。
医保真的很重要,但医保也不是万能的。
我们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有人为了给家人治病而四处借钱。
是他们没有医保吗?其实不是。
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我国医保覆盖率已经稳定在95%以上,而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的参保率更是稳定在99%以上。
但当我们真的遇到一些医保不报销的药物,医疗器械,大夫和家属说用这个药效果最好,上这个器械患者能活下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勇气选择放弃的,到头来还是要花自己的钱。
所以,医保+商保的组合才是具有安全感的最终答案。
如图所示,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可以为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
用我们最为熟悉的百万医疗险举个例子:
百万医疗险这几年之所以火热,就是因为它通过巧妙的产品设计,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换来非常高保额的保障,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医保对重大疾病的保障缺失。
当然,不同的保险分工不同而已,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哪个更好。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医保和商保都非常重要,尤其医保,建议大家没有特殊情况都要给自己上,当然,有能力的话再上一份商保,抗风险能力才会更高!
毕竟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我全都要!”
最后小总结——
医保+商保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懂得用这种组合思维来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是新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门生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