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CCHC2023|方唯一教授:深度解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及验收标准(第二版)》

   2024-01-10 胸痛中心总部900
核心提示:CCHC2023年 方唯一教授:深度解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及验收标准(第二版)》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胸痛中心2023心血管健康大会——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论坛于11月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

CCHC2023|方唯一教授:深度解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及验收标准(第二版)》

2023心血管健康大会——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论坛于11月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就《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及验收标准(第二版)》(以下简称《新方案》)进行了深度解读,现将精彩内容传递给大家。

 

胸痛救治单元价值意义巨大

  当前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近1亿的高危险群体,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死亡原因首位,其中农村为44.8%,城市为41.9%,农村超过城市,意味着以胸痛救治单位等为代表的基层医疗单位成为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主战场,偏远地区“主阵地”和关口前移“桥头堡”,承担起广大农村地区心血管病防控的重任。


胸痛救治单元: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取得的成绩

①从基层胸痛中心和标准版胸痛中心的院内绿色通道已经比较畅通,救治效率显著提高;

②STEMI的再灌注治疗比例显著提高;

③诊疗更加规范;

④显著改善预后;

1:胸痛救治单元参与院前救治情况

2021年至今胸痛救治单元接诊了20万多例胸痛患者,其中21664例STEMI患者,2022年和2023年分别有7255例和10986例。平均S2FMC平均时间均在185分钟以内,小于当前胸痛中心质控报告数据;平均进门-出门时间以及D2N时间均在30分钟左右,基本达标。

2:胸痛救治单元提升急性心梗患者院内救治效率

2022-2023期间转诊至上级胸痛中心的7396例STEMI患者与同期所涉及胸痛中心其他来院方式的268103例STEMI患者进行院内救治分析比较,相较于直达胸痛中心,经胸痛救治单元转出的STEMI患者的D2W、D2N、S2W时间更短,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比例更高。


二、存在的问题

①不具备PPCI和溶栓能力的首诊基层医疗机构效率较低;

②大众教育不足是突出问题:S2FMC太长、呼叫120比例太低。


直面问题挑战,明确定位与任务

胸痛救治单元目的在于快速接诊急性胸痛患者,包括及时即刻现场出诊,结合自身条件提供规范化基础诊疗,与上级医院建立高效联络机制,确保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及时转运,负责本区内公众教育及患者康复管理。


优化流程与策略,提升救治能力

在救治方面,《新方案》强调首次医疗接触(FMC)要尽早、尽快主动接诊;同时要求具备急性胸痛鉴别诊断、初步诊疗、紧急救治的设备和药物(优化),比如,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建议配备肝素等常规抗凝药物等;如有条件应配备便携式除颤器(新增)。《新方案》也进一步优化了STEMI患者救治流程,以及再灌注治疗策略,要求流程中应包含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的用药时机,在上级胸痛中心指导下选择其中一种:(1)若首次医疗接触后120分钟内能够完成转运PCI,建议首选转运PCI策略,应满足并确保首次医疗接触后30分钟内转出患者。(2)若首次医疗接触后不能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PCI,具备溶栓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首选溶栓策略,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新方案》要求建立时钟统一方案,确保各关键诊疗环节时间节点记录的准确性(新增)。


强化全流程管理理念

2022年基层胸痛中心STEMI患者来院方式显示,呼叫120来院及转运来院比例较低,提示大家需进一步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呼救能力,加强上下级医院转诊协作。为此,《新方案》新增条款,要求结合所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在上级胸痛中心医院指导下开展低危ACS患者出院后长期随访管理,相关随访信息与上级胸痛中心实现共享,并填报随访信息。与此同时,结合公共卫生工作进行辖区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相关慢病筛查与管理,明确筛查频次和内容,并定期对相关人群进行监测和登记管理。也进一步优化了培训教育有关条款,《新方案》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辖区高危人群沟通群。促使胸痛救治单元成长为健康宣教“主力军”,做好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以及胸痛康复管理“最后一公里”,从而将全流程管理“首”和“尾”紧密连接在一起。


完善胸痛救治网点,实现全域覆盖

《新方案》新增了若干条款,要求基层医疗机构需配备心电图机或远程心电可穿戴设备,并加入上级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能够实施远程心电图传输;定期参加上级医院组织的培训会议;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在不断延伸救治网络至卫生室与服务站、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的基础上,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疾病救治与管理体系,实现县县有胸痛中心、乡乡有胸痛救治单元、村村有胸痛救治网点,形成全方位救治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全域覆盖。

 

附件:《新方案》原文









 
举报收藏 打赏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ylws.com/news/show-1976.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卫生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3016341号